-
-
- 立秋的由来和习俗
- 新闻分类: 行业新闻 浏览:496 日期:2024/08/07 <<Back
-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,于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,此时斗指西南,太阳达黄经135°。
“立”有开始之意,“秋”表示禾谷成熟,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正式开始,意味着阳气渐收、阴气渐长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成熟。它是秋季的起始,也是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。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,立秋拉开了“诗意秋天”的序幕。
立秋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农耕文明。它起源于黄河流域,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,用于区分夏秋季节。在古代,立秋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气,有相应的庆祝和祭祀活动。
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,等到“立秋”时辰一到,太史官便高声奏道:“秋来了。”奏毕,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,以寓报秋之意。
在古代,立秋被称为立秋节。早在周代,每逢立秋日,天子都要亲率三公六卿诸侯大夫,到西郊迎秋,并举行祭祀少嗥、蓐收的仪式。后来逐渐演变成立秋日帝王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。
立秋时节的习俗包括:
1. 祭祀土地神: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民间有祭祀土地神,庆祝丰收的习俗。
2. 啃秋瓜:在南方有“立秋啃秋瓜”的习俗,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,以防秋燥,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。
3. 贴秋膘: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,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,体重减轻叫“苦夏”。瘦了就需要“补”,补的办法就是“贴秋膘”,用吃肉的方法弥补夏日酷暑给身体带来的“损耗”。
4. 晒秋:这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,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。在湖南、广西、安徽、江西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,由于地势复杂,村庄平地极少,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、挂晒农作物,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。
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,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,立秋仍处在暑热之中,尚未出暑,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。立秋时节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,“三伏天”的末伏还在立秋后,秋阳肆虐,很多地区仍处于炎热之中。进入秋季,意味着降雨、湿度等,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,趋于下降或减少。在自然界中,阴阳之气开始转变,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瑟成熟,但气温并不会立即下降。从其气候特点看,立秋正当暑,在这“三伏天”时段并无“凉风至”“白露生”“寒蝉鸣”等现象。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,真正有凉意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。
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,在养生方面要注意滋阴润肺,可以多吃梨、蜂蜜、银耳等食物,减少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。作息上应做到早睡早起,预防血管疾病。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,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,但要注意循序渐进。

地址: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邙山镇营庄工业园10号厂房 邮编:471000
手机:15236107491
邮箱:ly@laoshijia.com.cn
联系人:石德成
手机:13803793937;

- © 2016 Copyright 洛阳老石家调料调味品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管式炉